12月24日,是一年一度的平安夜,我們在這樣一個溫馨而又喜慶的節(jié)日里,互送蘋果,歡唱圣誕歌。然而就在人們都在忙著慶祝節(jié)日的時候,家住登封市大冶鄉(xiāng)74歲的韓大娘卻不太“平安”了…
24日晚6點多,韓大娘像往常一樣開始準備做晚飯,忽然她覺得有些胸悶,就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村衛(wèi)生院,由于韓大娘患有冠心病,村衛(wèi)生院準備給她靜脈用藥,就在操作的過程中,韓大娘感到病情明顯加重、出現(xiàn)胸悶、憋氣等癥狀,于是急忙撥打120急救。
我院急救站在接到電話后緊急出動,晚上八點十五分,老人由急診人員急送至我院心血管內科,陳院長得知此事后高度重視,他第一時間趕赴現(xiàn)場進行指導工作。此時患者神志模糊、精神差、端坐位、嘆氣樣呼吸、面色紫紺,就在醫(yī)護人員準備心電監(jiān)護、吸氧、急建靜脈通路等措施時,患者突然沒有了心跳和呼吸,情況非常危急,值班護士立即給予胸外心臟按壓。這可嚇壞了家屬,絕望的失聲痛哭,護理人員在一旁不停的給予安慰。剛剛脫下手術衣的心內科主任胡永濤聞訊后也不顧身體疲憊,直赴病房對患者組織實施搶救。胡主任立刻對患者實施人工心肺復蘇術(開放氣道、高流量吸氧、配合麻醉科氣管插管、呼吸囊輔助呼吸、持續(xù)胸外心臟按壓、強心劑使用等)。心肺復蘇術持續(xù)進行20分鐘后,奇跡發(fā)生了,患者的心電圖出現(xiàn)了波動,恢復了自主心跳。隨后患者脈搏、血壓恢復、肢體有輕微活動,但仍無自主呼吸,精心指揮指導的陳院長和主導實施搶救的胡主任當機立斷:將患者立即轉ICU行呼吸機輔助呼吸!此時的陳院長、胡主任衣服幾近濕透,激動的表情掩蓋了他們身體的疲倦,成功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12月25日,當小編來到ICU外的家屬等候區(qū)時,遇見了正在等待進入ICU探視老人的家屬,老人的女兒說:“當時看到我母親心跳呼吸都停止了,我很悲痛甚至絕望,但是當我看到現(xiàn)場實施搶救的醫(yī)護人員不拋棄不放棄,一次又一次的為我母親按壓心臟時,我握著我母親的手,心里不停的祈禱,媽媽一定要醒過來,過了一會母親的手微微動了一下,再后來我就聽到現(xiàn)場的醫(yī)護人員說,心肺復蘇成功。我頓時松了一口氣,知道我的母親暫時脫離危險了,真的非常感謝這些醫(yī)護人員,把我母親救了回來…”
當圣誕節(jié)的晨光順著窗戶透進病房,小編看到老人的女兒俯在老人的枕邊,一邊握著母親的手,一邊給母親加油打氣,這樣的場景讓每一個人為之感動。就是我院這樣的醫(yī)護人員,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為己任,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挽救著一個又一個的生命,一個又一個的家庭。
目前,老人已經(jīng)平安度過危險期,轉入心內科病房進一步治療。平安夜這驚心動魄的20分鐘,患者與醫(yī)護人員都在與時間賽跑!巴裔t(yī)治、救死扶傷”這幾個字,我院的醫(yī)務工作者再次給予我們最好的詮釋。
急救小貼士
“第一目擊者”和“黃金四分鐘”
對呼吸心跳驟停的病人,搶救要分秒必爭,遲了一點,命或許就沒了,即使能救回來,也可能變成了植物人。要提高心肺復蘇的成功率,就必須強調“第一目擊者”和“黃金四分鐘”。
所謂“第一目擊者”,是指路人或病人身邊的其他人,如果在呼叫120的同時,能一直給予病人持續(xù)的胸廓按壓,直到醫(yī)生和急救設備到位,那么病人的搶救成功率會高很多,之后的恢復也會更理想。
而“黃金四分鐘”,是指在呼吸心臟驟停后的4分鐘內能得到及時的搶救是最及時的,復蘇成功率可達50%以上,而且搶救越早,復蘇率越高,病人的恢復也越好。但若遲于10分鐘才搶救,復蘇成功率僅有1%,病人就算心跳復蘇了,腦復蘇也可能不好,可能變成植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