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健康講堂 > 科普園地 > 正文科普園地
什么是淋巴瘤?治療淋巴瘤方法有哪些?
來源:鄭州陽城醫(yī)院 上傳時間:2021-04-26 瀏覽次數:835次
淋巴細胞是人體健康衛(wèi)士,它們抵抗外來細菌、病毒等的入侵,清除機體內衰老壞死的細胞,維護著人體內環(huán)境的“整潔有序”。
淋巴細胞是一個“多民族大家庭”,至少有三大譜系:從胸腺發(fā)育而來的淋巴細胞稱為T細胞,從骨髓發(fā)育而來的淋巴細胞稱為B細胞,還有來源尚未確切的“天然殺手”NK細胞。這些淋巴細胞發(fā)育成熟后就會離開家庭、走向社會,遷徙到全身的淋巴結和其他淋巴組織,包括脾臟和扁桃體等。
蠶豆狀的淋巴結成群分布在淋巴管匯集地部位和靜脈周圍,筑起了保護人體健康的“長城主脈”。另外,毛發(fā)、指甲、角膜以外的其他組織和器官,例如胃腸道、支氣管、泌尿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皮膚、甲狀腺等也廣泛分布著大量的淋巴組織,是保護人體健康的另一道屏障。
什么是淋巴瘤?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tǒng),是淋巴細胞惡變的結果。
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伴發(fā)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癥狀。
淋巴瘤其實是一個統(tǒng)稱,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這兩大類,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幾十種病理亞型,但只有十幾種是亞型是屬于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亞型。
淋巴瘤發(fā)病率
B細胞淋巴瘤約占所有淋巴瘤的70%。其中,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最常見,約占據B細胞淋巴瘤的半壁江山,次之為小B細胞類淋巴瘤,常見的類型有濾泡性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邊緣區(qū)淋巴瘤以及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等。
T細胞淋巴瘤在我國發(fā)病率相對較高,約占20%。其中外周T細胞淋巴瘤尤其常見,多發(fā)于成人、老年人。另外,鼻型結外NK/T細胞淋巴瘤在我國尤為多見,這種淋巴瘤多與EB病毒感染有關,常常累及鼻腔等面部中線部位。
霍奇金淋巴瘤約占所有淋巴瘤的10%左右。
淋巴瘤發(fā)病年齡
淋巴瘤的發(fā)病年齡跨度較大,不同類型的淋巴瘤具有不同的發(fā)病易感人群,從兒童、青少年到成人、老年人都可發(fā)生。
絕大多數情況下淋巴瘤以中老年患者居多,男性居多。
少數病理類型,如結節(jié)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多發(fā)生在20-40歲的年輕女性;伯基特淋巴瘤,多發(fā)生于兒童、青少年;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則幾乎只見于老年人。
淋巴瘤的早期癥狀
淋巴結腫大:包括淺表和深部淋巴結,其特點是:腫大的淋巴結呈無痛性、進行性,硬,多數可推動,彼此不粘連。
發(fā)熱:熱型多不規(guī)則,多年體溫38~39℃之間,部分淋巴癌患者可呈持續(xù)高熱,也可間歇低熱,少數有周期熱。
全身癥狀:不規(guī)則型發(fā)熱,盜汗,瘙癢,尤其瘙癢為何杰金氏病的特異癥狀。
淋巴瘤的致病因素
淋巴瘤高危因素主要涉及生物、物理、化學以及遺傳等。
微生物感染:如EB病毒感染與多種淋巴瘤發(fā)病相關,包括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以及其他B細胞淋巴瘤和T細胞或NK細胞淋巴瘤等,而乙肝病毒感染、HIV病毒感染也會增加相應淋巴瘤風險。
物理因素:如過多接觸放射線。
化學因素:如頻繁接觸有機溶劑、染發(fā)劑等。
不良生活習慣:如長期熬夜,攝入過多動物蛋白等都會增加淋巴瘤發(fā)病風險。
遺傳因素:攜帶遺傳基因,易感性高的人群,淋巴瘤發(fā)病風險也會增加。
此外,還有很多未知因素影響著淋巴瘤的發(fā)生。無論如何,我們先從可以預防的部分做起,例如及時治療病毒感染、遠離有害物理化學因素,改變生活習慣,多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等。
淋巴瘤的治療方法
淋巴瘤的傳統(tǒng)治療手段包括化療、放射線治療和骨髓移植等,少數病人可以通過外科手術切除淋巴瘤腫塊,但還需要輔助系統(tǒng)性治療。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淋巴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主要利用高能量的射線直接照射腫瘤部位,從而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是目前早期惰性淋巴瘤和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最主要的根治性方法。
一般來講,部分類型淋巴瘤病人早期發(fā)現時,單純放療即可,而有些淋巴瘤病人則需要化療之后,再使用放療來鞏固。
化學治療
化療的原則是聯合用藥(即采用靶向藥物和生物制劑聯合用藥的治療方案),多療程,維持治療。使用化療手段治療惡性淋巴瘤的時候,可以多種藥物聯合,使得在治療功效疊加的同時,保持副作用不相互疊加,以此有效地治療惡性淋巴瘤。
生物靶向治療
最近幾年,靶向治療在B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療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例如可以根據腫瘤細胞表面特異性抗原選擇針對性的單克隆抗體,以及根據淋巴瘤基因、分子表達的特異性,選擇有效的小分子藥物,阻斷腫瘤細胞信號傳導、代謝路徑,達到抗腫瘤作用。
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術
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術為高度惡性淋巴瘤、部分治療后復發(fā)或治療未愈病人的提供治療選擇。
即先將病人自身骨髓或用一種儀器分離病人自身外周血管中的造血細胞,在體外進行處理、保存;然后進行超大劑量抗癌藥物化療或全身放療,再將所保存的自身骨髓/外周血造血細胞輸回體內,最大限度地殺傷癌細胞,又保護造血功能,更利于病人的治療。
免疫治療
如腫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PD-L1抑制劑)和嵌合抗原受體基因修飾的T細胞 (CAR-T) 免疫細胞療法在晚期淋巴細胞白血病及淋巴瘤的成功治療, 此外還有免疫調節(jié)劑(如來那度胺)、腫瘤疫苗、 溶瘤病毒免疫療法等。
淋巴瘤有遺傳危險嗎?
近來研究顯示,有淋巴瘤家族史的個體患霍奇金淋巴瘤的危險性增加,霍奇金淋巴瘤在家庭成員中群集發(fā)生的現象已得到證實,有家族史患者患霍奇金淋巴瘤的危險高于他人。
霍奇金淋巴瘤在世界各地發(fā)病情況差異較大,且與年齡有關,提示遺傳易感性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研究發(fā)現,美國本地人發(fā)病率約為居住在美國的亞洲人的2倍;居住在美國的亞洲移民中,年輕一代有一個小的發(fā)病高峰,而在亞洲本地人中卻沒有,這都提示霍奇金淋巴瘤可能與遺傳及社會環(huán)境有一定相關因素。
淋巴瘤患者的康復運動
生命需要運動,也需要休息和安靜。運動不可過量,過量有害健康。淋巴瘤患者在康復期間,堅持參加適度的鍛煉,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同時也能改善心理狀態(tài)。
運動原則是因人而異,根據淋巴瘤患者的年齡病情耐力和體質選用合適的運動項目和運動強度及時間。剛開始要從小運動量開始,隨著病人身體的改善可逐漸增加運動量。運動對淋巴瘤患者康復有顯著效果,需持之以恒才能有預期的效果。
最佳的有氧運動是步行,簡單的參照標準是“三、五、七”,即每天中速步行3公里,30分鐘以上,每周運動5次。運動的強度以運動后身體表面出微汗,心率+年齡達到170為宜。
這個運動量相當于一般人中等強度的運動。其他形式的運動如太極拳、騎自行車、游泳、跳舞都很好,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只要堅持運動就有益。
下一頁:藥物外滲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