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勤孜不倦、修身勵志,因為他投身于自己最鐘愛的事業(yè);他內斂持重、不露鋒芒,因為他將全部的感情都傾注在病患身上;他用近30年的時間,詮釋了人道精神和職業(yè)操守;他被患者親切的稱為“值得托付生命的好醫(yī)師”,不是因為他名下的那些榮譽,而是因為他的仁心、仁術、仁德。韜光養(yǎng)晦、厚積而薄發(fā)——他就是我院消化呼吸內科主任王鴻斌。
名醫(yī)簡介:王鴻斌 副主任醫(yī)師,我院消化呼吸內科主任
從事消化臨床及消化內鏡工作近30年,對消化系統(tǒng)各種常見及多發(fā)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消化內鏡診查操作及鏡下微創(chuàng)治療具有很高造詣,精通無痛內鏡的診斷及治療、消化道出血的內鏡下止血治療、內鏡下消化道異物取出、消化道息肉內鏡下摘除治療、空腸營養(yǎng)管的鏡下置入,擅長對晚期食管癌、賁門癌造成的官腔狹窄,進行擴張治療及支架置入術。對食管靜脈曲張出血內鏡下硬化劑套扎治療術,賁門失弛緩癥內鏡下氣囊擴張治療術等多種內鏡微創(chuàng)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藝高膽大 巧用內鏡掌乾坤
2015年9月16日,一名被中華鱘魚骨卡喉年僅1歲零5個月的女童,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我院內鏡中心,當時魚骨深嵌在食管肌肉中,部分食管肌肉被劃開,并形成較大較深的潰爛,周邊有肉芽腫的形成,情況十分兇險。為了挽救小生命,王主任承擔風險積極組織對患兒的搶救,借助超細胃鏡,僅用5分鐘便成功將這塊讓小女孩全家寢食難安大小約1.7cm×1.2cm的片狀魚骨取出,獲得了小女孩兒家屬的感謝和滿意。
2016年2月13日,一位25歲的李女士,在春節(jié)期間聚餐時被牛蛙骨卡喉,來到我院內鏡中心進行救治,該蛙骨長約3厘米且呈三岔狀,由于當時一側已深入食管后側肌肉層組織,如不及時取出,三岔狀的蛙骨很可能會穿破食管壁到后縱膈處,造成大出血,情況也是十分兇險,王主任僅用了不到10分鐘的時間便將蛙骨成功取出,使患者化險為夷。
2016年2月17日,一位80多歲的老先生由于吃棗時不小心將棗核吞下卡在食管中,到我院內鏡中心求助,當時棗核兩頭尖銳已將食管刺破并形成瘺口,王主任當機立斷,在胃鏡下僅用時5分鐘便將其送入胃中,使其消化排出。
在我院內鏡中心,類似異物取出的事例已經屢見不鮮,無論形狀多么怪異,王主任都能巧妙取出,他憑借著精湛的醫(yī)術,快速精準的演繹了一個又一個的鏡下傳奇。
學而不厭 永不滿足是他不斷進步的動力
“王主任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他辦公室里擺放最多的就是書。”內鏡中心護士錢夢曉表示,“主任非常節(jié)儉,吃飯也都是湊合,只要吃飽就行,但是對于買書,他是非?犊模看沃魅瓮獬鰧W習都能買一大摞書回來,有一次出差買了兩萬千多塊錢的書呢!”
當問及王主任的愛好時,王主任靦腆的笑了笑:“看書吧,總覺得自己學習的不夠,去其他醫(yī)院學習時,看到那些專家手術做的那么漂亮,覺得自己跟別人有差距,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吧!
的確,28年的從醫(yī)生涯,使王主任在永無止境的學習道路上,不斷進步、不斷創(chuàng)新,28年厚積薄發(fā),他實現(xiàn)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醫(yī)學奇跡。
內鏡治療常被比喻為微創(chuàng)手術中的“皇冠”,而ERCP(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介入診療術),因其難度之大,操作之精細,更是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那么王主任就是敢于摘取皇冠上明珠的那個人。(
2015年11月13日,一位60歲患有膽總管結石并擴張的女性患者出現(xiàn)了高熱、寒顫等癥狀,該患者結石時間長,石頭體積大,阻塞在膽總管內,引起炎癥,導致高燒。考慮到當時情況嚴重,王主任便立即攜助手身著重達10多公斤的鉛衣,在無影燈下用時近1小時,以熟練、精準的技術為患者實施ERCP微創(chuàng)手術。其過程如行云流水般利落、漂亮,成功地挽救了膽管結石患者的生命,一時間在院內傳為佳話。該例ERCP手術,不僅在登封地區(qū)尚屬首例,更使我院在微創(chuàng)診療技術上向前邁出重要一步,為此后順利開展膽胰疾病的內鏡診療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患者家屬得知手術成功這一消息后,留下了激動的淚水。面對當時的場景,疲憊的王主任也只是溫馨的笑了,因為對于他來說,在成功救治患者的同時,自己也收獲了一份成就感。
誨人不倦 帶領年輕團隊迅速成長
領導是方法,更是藝術。王主任用自己那種學無止境的獨特魅力帶動著自己的科室成員銳意進取、努力學習,通過手把手傳幫帶以及討論學習,挖掘每位醫(yī)師的工作潛力,帶動了青年醫(yī)師的快速成長。目前,我院呼吸消化內科日益強大,骨干力量不斷增強,醫(yī)療成果層出不窮。科室成員為自己能融合到這個團隊中去而心情舒暢,同時也為自己有這樣一個技術過硬、醫(yī)德高尚的好老師而慶幸。
“我們的團隊比較年輕,他們也都很愛學,很上進,學習能力很強,通過這么長時間的學習,我們的年輕醫(yī)師也都能夠獨當一面!蓖踔魅芜@樣評價自己的團隊。
“正是有了主任手把手的帶教,我們才得以成長,剛開始上手術時,我很緊張,怕自己做不好,但主任的沉著、冷靜給我們傳遞著力量,讓我們從他那里學到了很多,現(xiàn)在我們的年輕醫(yī)師面對再難、再復雜的手術都能沉著應對!焙粑瘍瓤漆t(yī)師王其杰激動地說。
、
時代在發(fā)展,以人為本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在我院文化的大框架下,消化呼吸內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科研氛圍。自開科以來,王主任帶領他的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醫(yī)學難題,保障了一個又一個百姓健康……記不清有多少次,在無影燈下挑燈鏖戰(zhàn),全力以赴搶救病人;也記不清有多少次,為了攻克醫(yī)療難關,苦思冥想,寢食難安。他們付出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他們在這條通往醫(yī)學高峰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德才兼?zhèn)?暖醫(yī)形象深入人心
他是力學篤行的好主任,也是溫暖而善良的好醫(yī)師。小編在我院呼吸消化內科診室看到最多的就是他的笑容慈祥而又誠懇。他以精湛的醫(yī)術和真情服務,換來了一位位患者滿意、感激的笑容。
剛走出診室的患者這樣說:“以前找醫(yī)生看病,總是被簡單的問兩句,就開各種檢查單,不像王主任這樣,解釋的很詳細,我們很感動!
“王主任就給我開了6毛錢的藥我的胃就不疼了,我在其他地方看,花了好幾百都沒有治好呀,王主任真是為患者著想的好大夫!”說著這位患者豎起了她的大拇指。
對于王洪斌主任,類似這樣的評論不勝枚舉!巴踔魅谓洺R栽簽榧,在門診、病房、內鏡中心,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對病人十分體貼。”對于他的敬業(yè),同事們看在眼里。也正是因為他的默默付出,病人對他非常尊敬和信任,他之前問診過的患者,有許多是從外地趕來只為找他診治,他們說:“找王主任看病,心里踏實!
有了平日的付出和努力,王主任獲得了許多的榮譽,不過對于這一切,他依然用一顆平常心對待!皩W習是沒有止境的,在醫(yī)療技術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而自己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努力,成為老百姓永遠信任和贊譽的好醫(yī)師!睂τ谖磥,他有兩個心愿,一是,為更多的患者看病,減輕他們的痛苦;二是,將所學傳授給更多的年輕醫(yī)師,幫助他們更快地成長。
“知之匪艱,行之維艱”,通曉道理并不難,難的是落實到行動上!爸泻弦弧,王鴻斌主任把學習當作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將日積月累的學習心得整理概括,運用到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帶動全科人員學習、實踐!叭速F精專,成于勤樂,功于經世致用”,這是一種道德意識與實際行動、知識與實踐融合的境界,同樣也是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獨特工作方式和人格魅力。
暗香疏影的四月,春雨不期而至,洋洋灑灑的滋潤著春季的萬物。走進我院八樓呼吸消化內科病區(qū),王主任正在用親切的口吻安慰著表情略顯痛苦的患者,患者原本滿面的愁容在他的幾句話后也已舒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