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病
爹媽半條命
經(jīng)歷過的家長都懂
近期
手足口病
進入高發(fā)期
在3歲內(nèi)更為常見
高燒不退
滿口水皰
吃不下睡不好
......
寶寶得了手足口病
苦的不僅僅是孩子
家長們更是緊張和焦慮
這份預防知識建議收藏!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至少有20多種病毒類型,我國常見的2種-71型(EV71)和柯薩奇病毒A組16(CV-A16)易導致重癥手足口病,出疹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等部位。
手足口病癥狀
手足口病的好發(fā)年齡為6月齡-5歲,多發(fā)于夏秋季。
在被感染后一般2天~7天突然發(fā)病,初期癥狀與感冒相似,會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流涕,打噴嚏,食欲下降等癥狀,重癥伴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和多器官衰竭,可導致死亡。
如何傳播的?
Part.1
密切接觸傳播:兒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
Part.2
經(jīng)呼吸道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故與生病的患兒近距離接觸可經(jīng)呼吸道造成感染;
Part.3
經(jīng)消化道傳播: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發(fā)生感染;
Part.4
交叉感染:接觸過手足口病患兒的場所,若通風條件差,公共設施無法及時消毒,易造成交叉感染。
哪些情況需就醫(yī)?
Part.1
若持續(xù)高熱39.0℃以上,常規(guī)退熱效果不佳。
Part.2
發(fā)熱伴嗜睡,頭痛,嘔吐,驚厥。
Part.3
呼吸、心率明顯增快,出冷汗,四肢涼,皮膚濕冷。
Part.4
身體無力,脖子僵硬,站立不穩(wěn)。
中招了怎么辦?
01、注意隔離:傳染性最強時期為發(fā)病一周內(nèi),盡量不要外出,多孩家庭注意寶寶之間相互交叉感染;
02、積極控制高熱:體溫超過38.5℃及時退熱處理,同時要注意補充水分;
03、清淡軟食:流質(zhì)為主,避免過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
日常如何預防?
1、打疫苗:建議6月齡以上寶寶盡早接種疫苗,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2次接種,EV71型感染是導致我國重癥手足口的主要病毒,以便盡早發(fā)揮疫苗保護作用,降低重癥和死亡風險。
2、勤洗手:家長要督促孩子勤洗手,特別是外出玩;丶液,應先洗手再進食。家長在接觸寶寶、替寶寶換尿片、洗屁屁前后,也要注意洗手。
3、吃熟食:教育孩子不要吃生冷及來源不明、不安全的食物,避免病從口入。
4、少接觸:家里要多通風透氣,少帶孩子去商場、超市、室內(nèi)游樂場等人多密集、通風有限的場所,盡量避免與其他有發(fā)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
5、勤清潔:孩子餐飲具、奶瓶使用煮沸的方式或者使用高門消毒柜進行消毒;玩具及地面、家具等表面要每周清潔,可以使用84消毒液進行消毒;孩子的衣服被褥單獨清洗,毛巾、衣物、被褥等應經(jīng)常換洗與晾曬,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個人物品。
6、勤鍛煉:運動會給身體內(nèi)的組織輸送氧氣和營養(yǎng),定期鍛煉會幫助心臟、血管的血液循環(huán)更有效地運轉,增強體質(zhì),能有效抗病。
看完記得轉發(fā)
讓更多家長知道
一起預防病毒
保護寶寶不中招